美國大選陷入亂局 民主燈塔失去光芒

美國大選點票工作仍在繼續進行,競選連任的總統特朗普雖然搶閘宣布勝利,但隨着點票工作的繼續,民主黨候選人拜登在關鍵搖擺州份逆轉勝出,目前暫以264張選舉人票領先特朗普的214票,勝算在望。特朗普競選團隊採取法律行動,要求威斯康辛州重新點票,密歇根州、賓夕凡尼亞州及喬治亞州停止點票,而拜登則要求計算每一張選票。這次美國的總統選舉,不僅投票人數創下新高,競選經費創新高,美國的社會撕裂亦達到空前的程度,選舉帶來的是巨大的混亂和爭拗,自認為「民主燈塔」的美國式選舉民主,已光芒不再。

11月3日投票結束之後,點票的結果牽動着整個美國的局面,仍有多個關鍵游離州未完成點票,特朗普稱要入稟最高法院,要求停止點算在選舉日之後送抵的選票。又入稟要求喬治亞州、密歇根州和賓夕法尼亞州法院暫停點票工作,以及在威斯康星州提出訴訟要求重新點票,但喬治亞州及密歇根州的法官以證據不足為由,已駁回相關申訴。

紐約、洛杉磯、芝加哥、西雅圖等多個城市出現大批上街示威的民眾,有人反對特朗普的做法,高叫「點算每張票,每張票都重要」口號,亦有另一批人支持特朗普要求中止點算郵寄選票。種種蹟象顯示,美國的這場選舉很可能會引發更大規模的衝突和混亂,同時亦可能令美國政局陷入持久的法律訴訟,因而出現政治危機。

這次美國大選,創下多項紀錄,總投票人數達1.5億人,投票率創下1908年以來112年最高紀錄。在已經點算的投票中,拜登已經超過2008年的奧巴馬,成為歷來總得票最高的候選人,特朗普即使最終落敗,也將成為有史以來得票最高的敗選總統。此外,據估算,這次選舉民主黨和共和黨共花費近140億美元,將是2016年大選的兩倍,而且比2012年和2016年的總和還多,成為史上最昂貴的一次選舉。

從這次美國的大選看,美國的選舉的過程與其說是民主的過程,倒不如說是黨爭惡鬥的過程,民主黨和共和黨作為兩個主要的競爭對手,在競選中無所不用其極地互相揭對方的醜聞,攻擊對方的污點和弱點,不僅如此,更加利用傳媒、互聯網社交媒體,製造大量的假新聞,造謠中傷,互相攻擊。這樣的選舉過程,帶來的只能是社會的極度撕裂和對立,因而,結果不論是哪一方勝出,都有可能引發大規模的社會混亂,甚至衝突。

過往的選舉,競選期間不論引發出多大的爭執,這些爭執都會在選舉結果產生後落幕,讓社會重新回到平靜。然而,今年的情況卻顯得很不一樣,受疫情影響,大量選民採用郵寄投票的方式投票,令選舉點票進程拖長,而選舉中的爭議則被放大,令社會陷入更大的混亂之中,尤其是特朗普並不是一個很守規矩的人物,更令選舉出現很大的變數。
美國一直以世界的「民主燈塔」自居,向全球推銷他們的選舉模式,標榜民主價值觀。但是,經過這樣一場混亂的選舉,展示在全世界人面對的不是民主的實踐,而是赤裸裸的黨爭惡鬥;也不是讓真實的民意得到彰顯,讓國家和社會發展進步,而是政黨和政各大灑金錢,製造謠言,迷惑人心,爭奪總統寶座,令國家和社會陷入混亂之中。這樣子的美式選舉民主,早已經是千瘡百孔,存在許多弊病,已經不足以作為世界各國各地區的民主示範了,美式的「民主燈塔」已然暗淡。

香港自1980年代以來,一直追求更好地實踐民主政制,許多人盲目追求一人一票的外在形式,卻忽略了民主實踐的內涵和質素,盲目追求美式選舉民主,卻不顧及香港社會的實際情況,最主要的是沒有正確理解香港的「一國兩制」,也看不到美式選舉存在的種種弊端,結果也令香港的民主進程走了彎路,錯過了多次推進民主進程的機遇。
這次美國的大選,香港雖然只是旁觀者,但也很有必要從中反思,從美國大選中看到美式選舉民主存在的種種弊端和不足,從而思考香港的民主進程應該怎樣走。

最新文章